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种养循环新模式串起绿色生态链 [复制链接]

1#

走进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,处处充满增收的希望:山上的吴茱萸基地里,村民正在修剪吴茱萸的枝条;山脚下的食用菌基地里,村民紧锣密鼓地制作菌包,期待不久后再次丰收;山塘的岸边,几千只青头鸭身形矫健、毛色光亮;塘中,肥美的鱼儿自在畅游……几大种养产业联系紧密,一幅生态农业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  在食用菌基地的菌包制作车间里,一个个用吴茱萸枝条做原料的菌包在机器的轰鸣下成型;大棚里,菌棒整齐排列,金灿灿的黄金菇陆续冒头。该食用菌基地于年12月竣工投产,以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运营,目前主要生产黄金菇,年生产菌棒50万至80万个,年产值超过万元,是该品种食用菌广西最大的生产基地。该基地生产的黄金菇已经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,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基地还陆续研发出了食用菌饮料、食用菌米粉、食用菌面条等。“近年来,我们基地为本地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,人均年增收元以上,并发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参与合作种植,每户每年分红元以上,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。”南宁盈高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炳珠说。
  在离食用菌基地不远处的生态青头鸭养殖场里,几千只鸭子或林中漫步,或水中嬉戏,养殖场里却闻不到腥臭味。脱贫户韦庆成几年前通过种植吴茱萸脱贫致富后,继续跟着致富带头人拓展新产业——生态青头鸭养殖。作为养殖场管理员,韦庆成介绍,该养殖场喂的鸭饲料是用黄金菇的菇脚及使用后的菌包进行发酵后,加上玉米、米糠等混合而成的,饲料中含有多种益生菌和微量元素,鸭子吃了不仅身体健康、肉质紧实,还没有腥膻味,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。通过养鸭,韦庆成的收入连年攀升。“我60多岁了,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,收入很不错。”韦庆成笑道。
  近年来,邕宁区本着“绿色、协调、循环、再生”的要求,坚持“富民为先、产业融合、环境为要”的发展原则,以养带种、以种促养、种养结合、种养融合、种养互惠互作,使资源和废弃物最大限度循环利用,减少化肥使用量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,形成“吴茱萸枝条做原料—食用菌包做饲料—鸡鸭养殖还鱼塘—鱼塘塘泥做肥料—还田吴茱萸及其他作物种植”等循环产业链,摸索出一套“种养循环、综合利用、完全消纳”的生态循环种养方式。
  “自入驻新乐村以来,我们一直践行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产业发展理念,把我们的黄金菇菇脚、废菌包作为制作青头鸭饲料的原料,带领村民一起养鸡、养鸭、养鱼,一起发展全产业循环经济。下一步,我们还要对黄金菇进行深加工,推出更多的黄金菇系列产品投入市场。”黄炳珠说。
  新江镇新乐村驻村第一书记黎璐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依托村里的生态优势,大力发展产业,不断把吴茱萸和食用菌、鸡鸭养殖等产业做大做强,打造出新乐村的生态农产品品牌,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。”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