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生姜枳实汤方证
解读张仲景医学
经方六经辨证
第二版
主编:冯世伦张长恩
桂枝三两,生姜三两,枳实五枚。上三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〖方解〗本方用枳实配伍主气冲的桂枝、治饮逆的生姜,故治诸逆(指痰饮客气冲逆而言),以至心中痞塞而心悬痛者。
《金匮要略?胸痹心痛短气病》第8条:心中痞,诸逆心悬痛,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。〖解读〗诸逆心悬痛、心中痞,饮逆上气所致。饮郁化热是心中痞、心悬痛的原因之一,故用枳实苦寒清热化饮清上热。气上冲逆,多是表不解的桂枝证,故以桂枝、生姜解表降冲逆,此即桂枝生姜枳实汤的适应证。
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。
本方的辨证要点:气上冲、心下痞塞、胸胁闷痛者。本条颇能说明心绞痛的证治,不过实践证明,此证单用本方的机会反少,而以用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,或桃核承气汤合方的机会为多,此于大柴胡汤详述之,可互参。
读伤寒—条。
、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,腹满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。宜大承气汤。
、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也。宜大承气汤。
、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。得汤反剧者,属上焦也。
、太阳病,寸缓关浮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,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无所苦也。渴欲饮水,少少与之,但以法救之;渴者,宜五苓散。
、脉阳微而汗出少者,为自和也,汗出多者为太过。阳脉实,因发其汗,出多者亦为太过。太过者,为阳绝于里,亡津液大便因硬也。
、脉浮而芤,浮为阳,芤为阴。浮芤相抟,胃气生热,其阳则绝。
、趺阳脉浮而涩,浮则胃气强,涩则小便数。浮涩相抟,大便则硬,其脾为约。麻子仁丸主之。
、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。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、伤寒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
、太阳病,若吐若下若发汗后,微烦,小便数大便因硬者,与小承气汤和之愈。
六经辨证医案
邓某,女,35岁。口腔溃疡半月余。
患者有经常发作口腔溃疡史,一般常因感冒、劳累过度等而诱发。
半月前,患者因加班疲劳过度而诱发口腔多处溃疡,感到口腔内痛如火烧火燎,无法进食,夜间较重,影响睡眠。
曾服用维生素及不少清热解*泻火药,无明显疗效,非常痛苦。
诊见:乏力,心烦,纳差,右侧舌边、下唇内侧及左侧颊黏膜处有4处溃疡,二便调。
舌暗红、苔*腻滑,脉细。四诊合参,辨证为厥阴、少阴合病。
太阴虚寒,湿郁化热,寒热错杂,阴火上僭。
甘草泻心汤合四逆汤化裁:
炙甘草30g,炮附子(先煎1小时)、干姜、法半夏各20g,*参、*芩各15g,*连9g,大枣7枚(掰开)。
3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3次服。
二诊:诉1剂药服后,当夜疼痛基本消失。
3剂药服完,诸症明显减轻。上方继服3剂,诸症悉除。
按:该案患者经常发作口腔溃疡,也曾常服牛*解*片、*连上清丸等清实火之品,这是当前治疗口疮(复发性口疮)的误区,不少医生也是这么开药为患者服用的,实是不明之举。
该案患者素体阳虚,此次因过劳而发病,既有少阴阳虚、阴气上僭之证,又有寒湿郁而化热,湿热内壅,胃气不和之证。
病机关键是寒热错杂,阴火上僭。
治之宜寒温并用,一方面温扶阳气,引火归元;
另一方面,清热燥湿,和中解*。
故方拟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,寒温并用,补泻兼施,主治湿热内壅,胃气不和,热*蚀于口舌之证;
合以四逆汤温扶少阴之阳,引火归元,主治阴火上逆之证。
二方相合,方证相应,疗效很好。
活用经方必须要重视经典原文,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局限在原文上。
经方的加减要慎重,要按《伤寒论》的原则加减,所加药味要参照并合乎《神农本草经》对药物功用的论述,药物的比例要合乎经方比例,要多都多,要少都少。
经方的合方,主要应与经方相合,但也可与时方相合,经方不是少了,而是应用无穷,经方不仅应与经方合用,也可以与唐宋以来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时方合用。
笔者介绍:莫金乙(莫默),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。崇尚仲景医学,善用中医伤寒六经辨证体系(经方)及针灸诊治各种疾病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