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临床医案苓桂术甘汤化裁治头晕案 [复制链接]

1#
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 https://m.sojk.net/yinshijj/26588.html

点击↑(爱中医订阅号)订阅精彩内容!

患者以头晕为主诉,归属于中医“眩晕”范畴。眩晕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称为“眩冒”。《内经》认为,无论虚实都可致眩。结合四诊,本案辨证以虚为主,且主要为脾阳虚。该患者头晕、大便溏,脉细,此为脾阳虚水泛的典型表现。

杨某,男,42岁,已婚。于年10月2日初诊。

主诉:患者头晕3年,加重1周。患者头晕,自称血压一直偏低,胃痛4个月,口苦口干,无反酸,伴恶心呕吐,大便溏,睡眠安,小便正常,舌尖红,苔微*腻,脉弦滑细。辅助检查:血压/56mmHg,心率52次/分,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。

辨证:脾阳虚,水泛上逆。

治法:健脾温阳化饮。

方药:苓桂术甘汤加减。茯苓15克,桂枝10克,炒白术10克,炙甘草5克,*连6克,川楝子10克,陈皮10克,川芎10克,法半夏10克,吴茱萸5克。先予7剂,嘱患者清淡饮食,用生姜煮白粥。

二诊:患者诉头晕明显减轻,无恶心呕吐,无口苦口干,二便正常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缓。测血压及心率恢复正常。结合临床表现及舌脉象,考虑脾阳渐升,痰饮渐少,肝热已解。故再单独予苓桂术甘汤巩固。

处方:茯苓15克,桂枝10克,炒白术10克,炙甘草5克,陈皮10克,1周后电话随访,谓诸症消失。

按:患者以头晕为主诉,归属于中医“眩晕”范畴。眩晕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称为“眩冒”。《内经》认为,无论虚实都可致眩。结合四诊,本案辨证以虚为主,且主要为脾阳虚。该患者头晕、大便溏,脉细,此为脾阳虚水泛的典型表现。《金匮要略》云: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苓桂术甘汤汤主之。”故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,健脾利水。患者口苦口干、恶心呕吐,舌尖红及脉弦滑为土虚木乘、郁而化热的表现。故予左金丸泄肝热,加川楝子加强泄肝热作用。吴茱萸可降逆止呕、疏肝解郁、助阳止泻且可制约川楝子、*连的寒凉之性。食疗配合治疗,《内经》中有关于食疗的记载,“凡欲诊病,必问饮食居处”,“药以祛之,食以随之”,嘱患者生姜熬白粥食用,可辅助苓桂术甘汤健脾温阳化饮,与方药相配有吴茱萸汤之意。《伤寒论·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,共奏温中补虚、降逆止呕之功。同时予二陈汤主药陈皮、半夏可燥湿化痰,可辅助苓桂术甘汤起到化饮之功。因患者头晕3年,日久必瘀,用川芎行气活血。

临床当中对于寒热虚实的患者,一定要抓住主症,就抓住了主要矛盾,这样临床表现便会相对简单,较易辨证用药,避免虚虚实实之忌,用药才能效如桴鼓。

-完-

中医经典送书

10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

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

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

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

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

温馨提示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网络。我们分享文章、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此文出于学习分享、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,无商业用途。若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(邮箱:

qq.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