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。“若其人内有久寒者”,假设患者在“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”的基础上还内有久寒,那什么是“内有久寒”?有什么具体表现?仲师没有说,我们以方测证,“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”。吴茱萸与生姜是吴茱萸汤的主药,吴茱萸汤已经学过多次,条:“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”。条:“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。条还会出现:“干呕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。呕吐、吐涎沫、头痛、下利是吴茱萸汤的主证,这里既然加了吴茱萸、生姜,说明“内有久寒”不是单纯的藏寒、肝寒,也包括中焦虚寒。程知曰:“不用姜、附者,以证无下利,不属纯阴也”,他说的有些绝对,若是“内有久寒”而致下利,不用姜、附,也可以用吴茱萸、生姜治之。如果将条、条连起来看,条证候轻,寒在经络血脉,虽然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,但内无久寒,没有水饮作乱,所以去了生姜。而条内有久寒,中焦不能运化,形成寒湿水饮,逆上则呕,向下则利,为了迅速解除水饮,仲师将吴茱萸从吴茱萸汤中的一升加到二升,生姜从六两加到八两,主要是取二药之辛温发散之性。即使药量加大,仲师仍恐二药力有不逮,又加了一味佐使药,清酒。酒体为水为阴,喝完后浑身发热,性热为阳,体阴而用阳,与体阴而用阳的厥阴肝,完美结合。既能温肝寒,又不俱附子、干姜之燥热以伤阴。在生姜的问题上,有注家表示不解,比如伤寒大家金寿山就认为当归四逆汤中脱落生姜一味,不然为什么或弃而不用,或用半斤之多?如果说当归四逆汤中桂枝汤因去了生姜而不完整,那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的桂枝汤是完整的,但将息法中并没有温覆取汗,说明在本方中,生姜不是走表取汗,而是去中焦寒饮的。无水饮则不用,有水饮则重用。在伤寒论中,姜枣是一个对药,经常是公不离婆,称不离砣。有时候姜重,如新加汤,生姜四两,*芪桂枝五物汤,生姜六两,可知意在散寒。有时候枣重,如灸甘草汤,大枣三十枚,可知意在滋补阴血。有时候单用枣不用姜,如麦门冬汤、*连汤、半夏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,可知意在中焦不在表。在三泻心汤中,生姜泻心汤是一个异类,生姜、大枣同用,生姜、干姜共方。第条大汗出,热不去,内拘急,四肢疼,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,四逆汤主之。课前思考:1.本来是什么病?为什么会大汗出?2.大汗出为什么还热不去?3.为什么会四肢疼?四肢疼与恶寒是不是表证?一得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