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药时间有讲究
中药更是有许多的服药学问
抱着一堆药
开始沉思该怎么服用的小伙伴
别慌
有请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
来看看他最近发布的一篇科普文章
徐大师
1分钟前
中药用药时间有讲究
10万+位朋友读过
让我们看看
大家都留言说了些什么?
五味消毒饮
5分钟前:
徐老,我擅长治疗各类热毒疔疮。使用我的汤剂,需要加酒水按比例煮二、三沸,趁热服。渣,如法再煎服,直到出汗为去热毒。
吴茱萸汤
6分钟前:
我主要作用是止呕,煎煮吴茱萸汤时需要依照古法,一次煎煮法,以水七升,煮至二升,去渣,温服七天,一日三次。
玉女煎
7分钟前:
治疗头疼牙痛我最厉害,我的汤剂需要冷服!
哈哈!
你们都别争了
总结一下!
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有热服、温服和冷服三种。辛温解表的药要热服。补益的药要温服,宜早、晚分次服用。辛凉解表的药要冷服。
一般来说,中药汤剂最佳服药时间是:上午9-10点,下午4点。与吃饭时间刚好错开2小时左右。这样中药里的草酸就不会鳌合食物中的金属离子,影响脾胃吸收功能。因此,绝大多数中药汤剂都适宜饭后1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比较好。
了解了中药汤剂的热、温、冷服及服药时间,神龙氏此时有话要说!
病在胸膈以上者,先食后服药。
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药而后食。
病在四肢血脉者,宜空腹而在旦。
病在骨髓者,宜饱食而在夜。
神龙氏
帮神龙氏“翻译”一下:意思是说还要按具体疾病所在部位,来分饭前、饭后、清晨或睡前服用。
接下来就来带大家一一梳理。
1
病在胸膈以上者要饭后服药。
如眩晕、头痛、目疾、咽痛等宜饭后服药,能使药性上行。对胃肠道存在刺激作用的药物适合饭后服,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,如保济丸、藿香正气丸等。还有,有些毒性较大的药也宜饭后服用,避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。
2
病在胸腹一下饭前服药。
胃、肝、肾等脏器疾病,宜饭前服药,这样有利药物消化吸收。例如肠道疾病、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,促使药物下达,因为基于空腹状态下,药液直接接触消化道黏膜,迅速顺着胃进入至肠道,更多药物被吸收而发挥作用,而且不会受到胃内食物稀释影响,保证药效。
如:峻下逐水的甘遂、芫花。攻下积滞的大黄、芒硝。驱虫的槟榔、使君子。
另外,还有一些制酸止痛类中和胃酸,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;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中药也宜饭前服用;开胃药,润肠泻下药等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等等都宜空腹服药。
3
病在四肢者空腹服药。
清晨空腹状态下,适合服用有滋补作用的中药,尤其是滋补肾阳药物,早晨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而升发,在阳气推荡下,可使药力速行至发病的地方,发挥作用。如补中益气的人参、鹿茸等。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建议空腹服用,有助药物迅速进入胃肠道,保持较高浓度,迅速发挥作用。利水湿药以及催吐药也适合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。
4
安神药睡前服。
镇静安神药、涩精止遗药、缓下药等宜睡前服用,入夜后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,此时若服用滋阴中药,犹如雪中送炭,药效加倍,有利次日清晨吸收。
小贴士
1
治疗疟疾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。
2
妇女调经药如乌鸡白凤丸、逍遥丸等应在行经前5日左右服用。
3
补肾药可以早晚服,根据中医理论“阳时养阳,阴时养阴”的原理,补肾阳宜晨间服,补肾阴宜晚间服。
4
还有一些急病需要急治,需要药煎好后立即顿服。如发高热性疾病,传染病,小儿急症。一些咽喉病,呕吐,喘症的病患,可以不拘时间频繁多次服药。
服用中药汤剂期间,忌食生冷、辛热、油腻、腥膻、有刺激性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