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漫话中药本草春秋之茱萸重阳东方 [复制链接]

1#
05:23

东汉时期,豫州汝南人桓景,因为双亲皆死于瘟疫,悲痛不已。为了不让他人也受这样丧亲之苦,他前往终南山向方士费长房拜师学习医术。一日,费长房对他说:“九月九日,瘟疫将降临你们村子,你带上茱萸,赶紧回家携妻儿外出躲避一段时间。”于是他便回到了家乡汝南。九月九日那天,恒景收拾好行李,领着妻儿及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,并把茱萸分给大家随身携带。瘟疫之后,大家回到家乡,发现家中牲畜全死于瘟疫,不禁慨叹,费神医真乃神人也!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的事,父传子,子传孙,一直传到现在。从那时起,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,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。唐代诗人王维所作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的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。

中药当中的茱萸主要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,而重阳登高所插茱萸即为吴茱萸,吴地所产为佳,因此得名。吴茱萸有辛香之气,故民间认为其有辟邪之功,如后魏人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里说:“舍东种白杨、茱萸三根,增年益寿,除患害也。”“井上宜种茱萸,茱萸叶落井中,有此水者无瘟疫。”农历九月正属季节交替之时,易发生瘟疫,因此这就成为了民间九月九日佩戴吴茱萸的由来。

“漫话中药”系列科普动漫介绍

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是见证中医药形成、发展、壮大的历史。可以说,历史与中医药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,不可分割。

一味寻常的中药,往往连着一位重要历史人物,如康熙皇帝御驾西征,随军携带“红景天”,用来解除军旅的疲惫。

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,其中可能有中药不可或缺的影子,如咸丰皇帝多年无子,懿贵妃服用补血止血之“阿胶”,顺利诞下皇子——同治皇帝。

一个药名的得来与变迁,常常都有着历史的烙印,如“山药”原名“薯蓣”,因避唐代宗李豫讳,改名为“薯药”,到宋代,又避讳宋英宗赵曙,改为“山药”。

为此,医院、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联合创作了“漫话中药”系列科普动漫,通过讲述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故事,不仅能以史为鉴,还能丰富中医药知识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