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两味药的小妙方专治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[复制链接]

1#

在中医里有一种证型,是既伤肝又伤胃,这种证型就叫肝火犯胃。那肝火犯胃会有什么样表现呢?中医认为,肝的经脉布于胁肋,肝经自病就会胁肋胀痛。犯胃就会导致胃失和降,所以会出现嘈杂吞酸、呕吐口苦等症。

肝火犯胃该怎么治呢?在中医里有个经典名方,名叫左金丸。左金丸出自《丹溪心法》,其组成只有二味药,比例是6:1,即*连6成,吴茱萸1成。其性味前者为苦寒,后者为辛温,寒温共投,相互为用。其能入肝经,为治肝火要药。主治肝火燥盛,左胁作痛,脘闷腹痛,吞酸,呕吐泛恶,口苦口干,便结或便稀,舌红,脉弦数。其作用机制:肝实则作痛,肝木生心火,心者肝之子,实则泻其子,故用*连苦寒泻心,清心为君,使火不克金,金能克木,则肝能平矣。吴茱萸辛温,能入肝经,行气解郁,又能引热下行。一寒一热,寒者正治,热者从之,以热治热,从其性而治之,亦称反治,故能相互为用。

临床常见的胃脘痛,多为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,其症状表现,除疼痛外,常有泛酸,口苦,呕恶,便结,舌红,舌苔*,脉弦数等,用本方可获奇效。若口淡,纳呆,便溏,嗳气,喜热饮,舌暗淡,苔白,脉沉细,多为脾胃虚寒,则本方不适用。

很多人会很好奇什么是肝火(气)犯胃呢?生理情况下,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,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,两者相互依赖,相互协调。疾病情况下,两者亦相互影响,如抑郁伤肝,肝失疏泄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,引起肝气犯胃证;若胃气先虚,肝气相对偏盛,乘之于脾胃,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。前者为木旺乘土,后者为土虚木乘。

左金丸作为一个小方,被历代医家称赞。

唐容川云:病左胁痛,及呕酸苦者,肝火也。以金平木,清火生金,其理至妙。(《血证论》)

吴鹤皋云:左金者,*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,得以行金令于左以平肝,故曰左金。(《医方考》)心属火,肝属木,肺属金,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,肝木得肺金所制则生化正常。

本方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于左,所以名曰“左金丸”。本方又名“回令丸”,有得胜回营交令之意。

本方加白芍药名“戊己丸”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,有清热止泻,缓急止痛之效。戊为胃土,己为脾土,本方善于泄肝,使木不克土,戊己自安,故以命名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