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炒大米竟比汤药还管用 [复制链接]

1#

近日,内人泄泻无度、连日不止,我和一位师兄前后用了四个方子都没有治愈。无奈,求教方寸山的迷之打码老师,怎料他用一味食物就治愈了内人的疾患。惊叹之余,写医案一则以记录之。

四月二号下午两点多,内人忽感胃肠不适,据描述不是痛感,而是抽筋的感觉。然后就开始拉肚子,一刻钟内连拉两次。便呈蛋花汤样,喷涌而出,但是不臭,几乎无味,加上脉是偏紧的,略弦,紧为寒,弦可能是饮,也可能是寒,所以我就判断是寒泻,给开了“桂枝人参汤”,无效。继续拉肚子,从两点多到晚上七点多,短短几个小时拉了十多次,人已虚软无力。胃口尚存,晚上喝了点粥,但好像存不住,不久就一泻千里。

请教了师兄,把症状和脉象描述给他,他判断说是太阴中风。“腹痛腹泻,定位到太阴,脉浮,浮则为风,弦,弦也是风,正值春天,也是风,腹不痛而是抽筋,还是风,联系起来就是太阴中风。风性开泄,所以拉肚子。”方用桂枝汤加防风。喝了一碗,果然好多了,8点多喝药之后,到11点睡觉之前,三个小时只上了两次厕所,而且胃中抽筋的感觉也好了很多。安睡一晚,没有起夜。但是……

三号凌晨五点左右,就醒了,说又开始不舒服了,感觉跟昨天一模一样。又开始往厕所跑。赶紧热药喝一碗吧,已然无效。等到八点多,再次请教师兄。他说除了风还有其它问题,有可能是肝木乘脾,开了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。中饭前喝的,喝了有一点点效果,但是改善不大。就是拉肚子的频次少了一点,胃中抽筋感还在。

我就再次思考。她自己也在回想昨天早些的情况,试图给我更多完整的信息。提到喝了一杯奶茶,常温的,我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寒凝肝脉,因为昨天正好还是例假第四天,对当时的身体来说常温的就是冰的,饮冷随例假从冲任下行至下腹部,正好是肝经循行的部位。再加上大便不臭可知属寒,而非热。脉紧,为寒,脉弦,跟肝有关,联系起来就是肝经受了寒。我就开了吴茱萸汤,原方原量。下午三点喝的,然后,然后就好了很多。抽筋感明显减少,跑厕所的频次也明显减少,喝了药到晚上睡前,拉了三次(而不是之前的十数次)。又是一夜无碍。

五号凌晨没有醒,太好了。继续喝吴茱萸汤,整个白天拉了两次,有一点点成形了,说明治疗方向对了。我大喜,好像对病理病机有了新的认识。但是,治疗的过程总是充满但是。夜幕时分,天气转冷。又开始有一点不舒服了,这次感觉没有之前严重,但总归是病情反复。我就拿出最后的法宝——请教迷之打码老师。

打老师看完一大段文字描述之后,说“炒糯米,煮水”。

我吃了一惊,说“就这?”

他说“为什么不呢?”

于是,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。喝了炒大米(因为没有糯米)水之后,就好了。胃中不适消除,再无下利。直到第二天下午,大了一次便,是成形的,可把她高兴坏了,总算正常了。

至此,本医案已记录完毕。我又开始思考。用炒糯米煮水治下利,之前听课也是听到过的,为什么就没想到呢?

如果一开始就用炒糯米会有效吗?

糯米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?

第一次好转是因为喝了桂枝汤加防风,是不是当时确实也有风存在呢?

如果一开始就祛风,温经散寒,会不会就好了呢?

问题很多,可是病情没有办法复盘。只能是带着疑问,等待下一个类似的病人,从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,让自己的水平慢慢提高。

(图片来自网络)

方寸山

纯中医

向道之心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