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捷重剂,小量频服疗急症
——冒眩而呕案
吴老先生,九十三岁高龄,素体健硕,思维清。吾友之父也,住处离我家不远。年12月14日中午,吾友来电云:老人三天来眩晕不能起坐,呕吐,滴水不能进。医院点滴西药,未有好转。我说:“怎么不早告我?我下午4点要飞哈尔滨讲课。”他说日前曾欲请我往诊,又以为我澳洲讲学未回云云。我于是即往其住处。见老人侧卧,嘴旁放一塑料小盘,以盛呕吐之物,呕出为清水。神清,闭目不言。问他能否仰卧,他说可以,遂扶他仰卧。不一会却又引来一阵干呕。舌淡胖苔白润,脉弦。即处方药,以泽泻汤合吴茱萸汤,处方如下:泽泻90克 白术30克 吴茱萸6克 大枣15克*参30克 生姜30克嘱煎成小半碗,分2次服,复渣再煎,又分2次服,每隔1小时服1次。次晨友致电哈尔滨欣告,老先生自服第1次药后未有再呕吐,眩晕亦减。嘱再配1剂,如法煎服。12月16日下午回穗又到老先生寓所诊视。称仅头稍稍发麻且重,已能坐,步履不稳,继用苓桂术甘汤加泽泻以竟全功。沛按:此证眩晕重且急,应以单捷之剂取效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篇曰:“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冒眩,泽泻汤主之。”苦者势急而重不胜其苦也。泽泻汤仅两味,原方重用泽泻五两。确能缓眩于顷刻,与后世祛痰熄风之半夏白术天麻汤不可同日而语也。篇中又曰“冒者必呕”,本冒眩解后其呕自止。然急者又应顾其标,止呕之速效者莫如吴茱萸汤也。以小量频服者,恐其胃拒不纳故也。莉娜按:泽泻汤是治疗眩晕的基方,专治“苦冒眩”,疗效显著,此方作为基方也可以配合其他方剂治疗眩晕。急救的方,要求“甚者独行”,所以泽泻汤只有两味。煎煮法方面也是用水量少,急煎急服,“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温再服”。所以*师此案,也采取单捷重剂,小量频服的办法。治疗眩晕以泽泻汤为基方,治疗饮邪引起的眩晕,还可以选用苓桂术甘汤,症见“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”;五苓散,症见“吐涎沫而癫眩”;真武汤,症见“身瞤动、振振欲擗地”。这几个方证各有侧重,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都有心悸的表现,而五苓散呕吐更为明显,甚至“水入即吐”,真武汤则治阳虚水泛。当然也不是所有眩晕都是饮邪引起的,适合使用泽泻汤及其衍生方,我们可以看一下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在《伤寒论求是》中,所载的一则医案:“曾治一眩晕患者,西医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,发病1周,经治未愈,即根据口苦咽干目眩,结合舌红苔白薄腻,脉弦数,辨证为少阳痰热,使用柴胡剂收到显效。如果没有口苦咽干,而是舌淡苔润,则多属于寒饮上凌,清阳不升的苓桂术甘汤证。”陈老此案并非水饮引起,又有“口苦咽干”。所以用的是小柴胡汤。小柴胡汤证是眩晕的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方证。《伤寒论》第96条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”用18个字很好地概括了小柴胡汤的方证。而在小柴胡汤19条条文中,第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。第条指出: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。”联合第条和第96条,我们可以看出此方证虽然也是眩晕,欲呕,但无论与苓桂术甘汤、五苓散,还是与真武汤都是不同的。此证无痰饮,但夹虚夹热,还会伴有“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”的小柴胡汤的特有表现。相关阅读: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
-END-
有用就扩散
有用就点在看
I版权声明
本文摘自
作者/*仕沛,何莉娜编辑/刘继芳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喜欢*仕沛前辈的书,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
I投稿邮箱
qq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