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异地就医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lx/#1
少阴寒化证
阳虚身痛证(附子汤)
条文: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
本证成因
少阴阳虚,肌肤骨节失温,寒湿凝滞。
主症和病机
身体痛,骨节痛,为少阴阳虚,肌肤骨节失温,寒湿凝滞所致。手足寒,背恶寒,是少阴阳虚,四末肌肤失温的结果。脉沉为少阴阳虚,鼓动无力,真阳不能外达的特征。治当灸、药并用,方用附子汤。
疼痛的原因
①不荣则痛
②寒邪凝滞
一切的疼痛都是由于气血不调所导致的淤堵,在西方人所说则是能量代谢危机,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缺氧,从而产生*素,引起疼痛。
绝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调所导致的,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(气滞为痞,血滞为癌)淤血日久则会化为癌种。
治疗疼痛的药方
麻*汤、新加汤、附子汤
其中新加汤和附子汤中都含有人参、芍药等两种药,此类药较为甘润
人参养荣汤:治疗硬皮病(此外治疗硬皮病还可运用吴茱萸汤和广藿香)
下利滑脱证
条文:少阴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为有水气,其人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或呕者,真武汤主之利不止,厥逆无脉,干呕烦者,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。
主症和病机
少阴病,下利,为脾肾阳衰,火不暖土的表现;脉微则是少阴阳虚,鼓动无力的特征。利不止,厥逆无脉,干呕烦,阴盛戴阳证服用白通汤后发生格拒的现象。真阳衰微,不能固摄,则利下不止;阳亡阴竭,心肾俱衰,血脉不充,四末失温,则厥逆无脉;阴寒上干,则干呕而烦。
少阴阳虚,肌肤骨节失温,寒湿凝滞。
条文: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本证成因
少阴寒盛,寒邪上逆,升降紊乱。
主症和病机
吐利为少阴寒邪上逆中焦,中焦升降逆乱所致。烦躁欲死,为邪正剧烈相争,升降逆乱,病人难以耐受,因此在剧烈呕吐的同时,伴有烦躁不安的临床表现;手足逆冷,为升降紊乱,阴阳气一时不相顺接的表现,每在剧烈呕吐的同时出现,呕吐暂停后,厥冷的表现也暂时缓解。由于此证以寒盛为主,而且寒邪逆于中焦,因此用吴茱萸汤温中通阳驱寒,泄浊降逆止呕。
#2
少阴热化证(少阴阴虚证)
阴虚火旺,心肾不交证(*连阿胶汤)
条文: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,*连阿胶汤主之。
本证成因
素体少阴阴虚阳亢,外邪从阳化热,而成阴虚火旺,心肾不交之证。
主症和病机
心中烦,不得卧,是由于素体阴虚阳盛,外邪从阳化热,肾水不足,不能上济心火,致使心火亢盛所致。证属阴虚火旺,心肾不交,火水未济。常伴见口燥咽干,舌红绛少苔,甚至舌光红无苔,脉细而数。治用*连阿胶汤滋阴清热,交通心肾。
阴虚火热互结证(猪苓汤)
条文:少阴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。
本证成因
素体少阴阴虚阳盛,外邪从阳化热,热与水结,从而形成阴虚水热互结证。
主症和病机
共同点:其患病症状都具有心烦不得眠的特点
*连阿胶汤(阴虚):其主要成分有*连、*芩、阿胶、芍药、鸡子*(鸡蛋*)组成,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。
猪苓汤(水热互结):具有祛除水邪、滋阴的作用。(水邪侵袭具有两个特点:①小便不利②渴。
栀子豉汤(实证,胸中郁热):具有治疗胸中郁热的作用。
*连阿胶汤vs猪苓汤vs栀子豉汤
共同点:其患病症状都具有心烦不得眠的特点
*连阿胶汤(阴虚):其主要成分有*连、*芩、阿胶、芍药、鸡子*(鸡蛋*)组成,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。
猪苓汤(水热互结):具有祛除水邪、滋阴的作用。(水邪侵袭具有两个特点:①小便不利②渴。
栀子豉汤(实证,胸中郁热):具有治疗胸中郁热的作用。
#3
少阴阳郁证
条文:阴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
主症和病机
本条所言主症,就是“少阴病,四逆”,但是虽言少阴病,并不伴见恶寒蜷卧,下利清谷,但欲寐,脉微细等全身虚寒的证候,且治以四逆散,而不是四逆汤,因此本证之四逆不是少阴阳虚,四末失温,而是少阴阳气郁遏于里,不能外达于四末所致。治以四逆散疏畅气机,透达郁阳。
四逆是指四肢厥逆(手脚冰凉)是阴虚的体现,或腹中痛,或泻利下重者是肝乘脾的体现。
脾出现问题通常有两种症状:腹痛、下利
四逆汤vs四逆散
四逆汤的主要功效是补阳,阳虚运用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。
四逆散的主要功效是疏肝,阳郁运用四逆散。
拓展
柴胡的搭档:
①加*芩具有清胆热的功效
②加芍药具有养肝血的作用
③加枳实具有疏肝通脉的作用
④加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
小柴胡汤(和剂之祖):其配方有柴胡、半夏、*芩、大枣、甘草、生姜
柴胡和*芩具有清胆热的作用,半夏、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,大枣、人参、甘草、具有补中的作用,且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。
若一个人患有虚实夹杂证该如何治呢?
病有分合,治也有分合。虚实之间有程度的偏重,若虚实之间没有主要矛盾则为合病(合而治之)若虚实之间具有主要矛盾则进行分治,先对主要程度偏重的进行施治。
#4
分支主题
少阴兼太阳证(麻*附子甘草汤,麻*附子细辛汤)
条文: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脉沉者,麻*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麻*附子甘草汤,微发汗,以二三日无证,故微发汗也。
本证成因
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。
主症和病机
发热为太阳表证。脉沉主少阴里阳虚。这是表里同病,在里虽属虚证,但没有出现下利清谷、手足厥冷等严重的局面,因此可以表里同治,温经发汗,两解太少。如果始得之,也就是太少两感发病的第一天,少阴阳气微虚,则用麻*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,表里双解。如果得之二三日,因恐少阴阳气更虚,不任发汗,则不再用麻*细辛附子汤,而改用用麻*附子甘草汤温经微发汗。如果已经用过上述两方,到第四天病情仍然没有缓解,即“太阳病篇”第92条所说“病发热,头痛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救其里,宜四逆汤”,这里的“若不差”就是指用过麻*细辛附子汤和麻*附子甘草汤后病仍然没有好。
此时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温经发汗的方法而直接温里呢?就是唯恐里气虚弱,不耐发汗。可见仲景对里虚夹表的证候,在治疗的时候是多么小心翼翼。
麻*细辛附子汤vs麻*附子甘草汤
麻*细辛附子汤的药性较为急,细辛具有一定的*性,麻*附子甘草汤中加入了甘草使其药性不太急。(小tips:细辛其本身是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的,可以帮助麻*散寒解表。)
少阴兼阳明证
条文:少阴病,下利便脓血者,桃花汤主之。
主症和病机
本证之下利便脓血,当是下利滑脱,大便脓血。其病机一是肾气虚,关门不固,因而导致下利滑脱;二是脾气虚,脾不统血,于是导致大便下血,因大便中夹有黏液,仲景则称其为便脓血。腹痛,为阳虚寒凝所致。小便不利,为下利津伤,化源不足的表现。治用桃花汤温阳固脱,涩肠止利。
治疗痢疾的方剂:
①桃花汤
②白头翁汤
③真人养脏汤
本期的内容结束啦,
我们下期再见~
本期编辑:孙丽婷
文字整理:梅家琪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