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贴敷治小儿厌食验方5则 [复制链接]

1#

导读:

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,适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诸科疾病,但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。其在儿科病症中常见的适用范围有小儿泄泻、小儿疳积、小儿厌食、小儿支气管炎等。今天推送介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的验方验案。

//////////

贴敷治小儿厌食主编/田从豁、彭冬青

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,无主动进食的愿望,或厌恶进食,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,多见于学龄前小儿。厌食可以是一独立病症,如神经性厌食,但多为喂养不当或急慢性疾病出现的食欲不振症状。中医学的不思食、不嗜食、不饥不纳、纳呆、纳差等的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。

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分清虚实,如为食积或气滞等引起气机不顺,导致肠胃运动不利而致的厌食,应以健脾消食、调畅气机为主;如为脾胃虚弱,无力运化而致的厌食,则应以补益脾胃为重。

贴敷方

①厌食散(《家庭脐疗》)

主治:小儿厌食症。

处方:白术g,茯苓g,制附子50g,干姜50g,*连粉60g,肉豆蔻粉60g,神曲g,生山楂g,麦芽g。

用法:用mL水浸2小时,煎30分钟,取滤液,再加水复煎1次,两次滤液混合,浓缩成稠液,加*连粉60g,肉豆蔻粉60g,烘干压粉,装瓶备用。用时每次取药粉0.1~0.3g放入脐中,上压一干棉球,以胶布固定,4小时换药1次,用3日停3日。1周为1个疗程,连用1个疗程。

②吴茱萸椒矾散(《外治汇要》)

主治:小儿厌食症(虚寒型)。

处方:吴茱萸、白胡椒、白矾各等份。

用法:将上药研为细末,用时取药粉20g,用陈醋调拌成糊膏状,均匀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,用纱布覆盖,外用胶布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。

③贴脐方(《中医儿科治病金方》)

主治:适用于乳食积滞之厌食。

处方:炒楂曲、炒麦芽、焦山楂各10g,炒莱菔子6g,炒鸡内金5g。

用法:药研细末,加淀粉1~3g,凉开水调成糊状,贴敷脐孔,纱布固定,每日换药1次,5次为1个疗程。

图:炒麦芽(图片来自《一起发现中医之效: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》)

④药袋方(《中医儿科治病金方》)

主治:适用于脾胃虚寒,手足冷,大便不化之厌食症。

处方:苍术、荜茇、荜澄茄、高良姜、陈皮、青皮各10g,川椒、薄荷各5g。

用法:上药研粗末,装布袋内,佩带于胸腹部,10日换药1次。

现代医案

马氏用穴位贴敷健胃思食散治疗食欲不振92例。贴敷方组成:炒白术10g,鸡内金10g,麦芽10g,山楂10g,神曲10g,陈皮6g,砂仁6g,白豆蔻6g。将上药2~3g加淀粉少许,于每晩临睡前敷于神阙穴上,每日1次,5次为1个疗程,间隔4~5日可再行第2个疗程。小儿用量酌减。结果:总有效率93.47%。

按释:方中以白术健脾燥湿、益气生血、和中消滞,白术炒用一则是缓其性,二则能增强疗效;鸡内金可生发胃气、养胃阴、生胃津、消食滞、健脾胃;白术、鸡内金同用补消兼施,健脾开胃、增进饮食之力更彰;神曲健脾理气,能消食和中;麦芽启脾进食、宽中消积,善消面食;山楂消导食积、化瘀散滞、善消肉积,能助消化;砂仁能醒脾和胃、行气止痛,功专中下二焦;白豆蔻宣发理气、健胃止呕、开胃消食、芳香气清,功专上中二焦;砂仁、白豆蔻同用,能宣发上、中、下三焦气机以开胸顺气、行气止痛、芳香化浊、醒脾开胃;陈皮利气健脾、调中快肠、消胀除满、降逆止呕。本法用于治疗食欲不振、小儿厌食症以偏重虚中夹实者为宜。

图:鸡内金

马惠杰.健胃思食散穴位贴敷治疗食欲不振疗效观察[J].河北中医,(02):.

登场书籍

《中国贴敷治疗学(第二版)》

全书分为上、中、下、附四篇。上篇介绍了贴敷疗法的发展历史、作用原理、应用范围等。中篇介绍了贴敷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同剂型的制造及功用。下篇则对近种常见病,以病为纲,以古书中记载的贴敷方为目,分别介绍具体贴复方的制法、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。

中医书院购书链接——

养生正道

版权声明

本文选自《中国贴敷治疗学(第二版)》,田从豁、彭冬青◎主编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。全部图片所有版权图片,请勿盗图。

商业合作或投稿:cptcm

.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