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寒露秋色无远近,出门尽寒山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
十月七日,重阳。

十月八日,寒露。
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象征着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,代表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。

寒露之后,露水增多,气温更低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

什么是秋色?

早晚的阳光不再耀眼刺目,而是渐渐温柔下来;稻田中的谷物等待着收获,沉甸甸金灿灿压弯了腰;带着凉意的秋风将树林渐次浸染泛*,拂去的落叶被泥土拥入怀抱。

一场秋雨过后,空气中便有了萧瑟的味道,谨慎的老人早早地套上厚厚的棉衣,而倔强的少年却还穿着短袖在操场上奔跑打球。

和南国绵长的阴雨不同,宜昌的秋雨总是短暂的,大多还是晴朗的天气。抬起头,看到远处的天边偶尔会飞过的一排鸿雁,而天总是很蓝的,在没有云的日子里,秋日的晴空如同一张深蓝的幕布,干净的没有一点瑕疵。

书法作品|向爱东

官署夜方寂,幽林生月初。

闲居秋意远,花香寒露濡。

故国异时节,欲归怀简书。

聊从西轩卧,尘思一萧。

书法作品|向爱东

城中金络骑,出饯沈东阳。九月寒露白,六关秋草*。

齐讴听处妙,鲁酒把来香。醉后著鞭去,梅山道路长。

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便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,重阳节。

重阳之名源于《易经》,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

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,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传统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,感恩敬老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
一九八九年,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“敬老节”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,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登高

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。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

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,重阳为秋节,节后天气渐凉,草木开始凋零,重九登山“辞青”正与阳春三月春游“踏青”相对应。

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登高的地点,并无统一规定,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、登高楼、抑或是登高台。

赏菊

重阳日赏菊,一直是中国民间延续传承的习俗,远从古代的京都帝王宫廷、官宦门第和庶民百姓,近至当今中国各城市的人民群众,每年都在秋天举行菊花会、菊展和菊式等各种形式的赏菊活动,故而重阳节又名菊花节。

菊本是天然花卉,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

在中国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菊是长寿之花,又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美,将其视为凌霜不屈的象征。

饮菊酒

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
菊花酒汉代已见。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,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以祈福,梁简文帝《采菊篇》有“相呼提筐采菊珠,朝起露湿沾罗懦”之句,亦是描写采菊酿酒的事例。

直到明清,菊花酒仍然盛行,在明代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中仍有记载,是盛行的养生饮品。

佩茱萸

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,因为出产于吴越地(今江浙一带)的茱萸质量最好,因而又叫吴茱萸。

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、逐风邪。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,亦有人将茱萸簪于鬓发之上。

中医认为茱萸香味浓,具有明目、醒脑、祛火、驱虫、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重阳节清气上扬,浊气下沉,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,以期自身能适应自然气候变化,远离病痛。

秋,是万物萧瑟中的生机盎然,是朝气蓬勃中的恬静淡然。

秋色,是淡淡的苍凉,满满的欣喜,和久久的平静。人们常常只想到自己的感受,殊不知秋日也有它的故事,年复一年,细语绵长。

秋日渐冷,记得多添衣物,无论身在何地,总有人在等你回家。

—归雁横秋,倦客思家—

本文主笔

闲云

美术设计

小礼子

特别鸣谢

向爱东

本平台发布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影音等素材)部分来源于网络,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联系通知我们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