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爪金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如何判断吴茱萸汤为阳明病少阴病还是厥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的治疗药物 http://www.baidianfeng51.cn/m/
第条食谷欲呕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。得汤反剧者,属上焦也。“食谷欲呕”,胡希恕胡老认为,“那么这一段它不应该列在这,它大概列到太阴病里就对了”,这种观点值得商榷。太阴病的特点是“腹满而吐”,不是呕。还有人认为呕是少阳证,少阳病“心烦喜呕”,表现为不吃饭也会呕,“食谷欲呕”是患者吃完饭以后才“欲呕”,这是阳明病的特点。本条“食谷欲呕”与条“不能食”都是因为阳明中寒胃中冷,胃阳不足,无力运化水谷,导致吃完饭之后恶心欲呕。需要注意的是,呕不同于吐,所以需要将“食谷欲呕”与条“若食入口即吐”的干姜*连*芩人参汤证、《金匮要略》“食已即吐”的大*甘草汤证作鉴别。呕强调的是从胃部上涌到口腔的过程,一般没有胃内容物,或有少量的胃内容物。吐强调的是从口腔吐出来的过程,肯定有胃内容物。“食谷欲呕”不一定吐东西,但“入口即吐”、“食已即吐”肯定吐东西。无非“入口即吐”是寒格于内,“食已即吐”是火盛于内。“属阳明也”,这有两层意思。一是指病机,这是阳明中寒。二是指病位,阳明胃脘属中焦,与后文“属上焦”相对比。“吴茱萸汤主之”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中“六淫治则”对后世组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本方即遵此原则。“寒淫于内,治以甘热,佐以苦辛”。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吴茱萸:味辛温。主温中,下气,止痛,咳逆,寒热,除湿血痹,逐风邪,开凑(旧作腠,御览作涛,是)理,根杀三虫”,因为胃中冷,所以用辛温的吴茱萸与辛温的生姜,二药配伍,辛温散寒,降逆止呕。但吴茱萸降浊之力太强,恐伤升发之气,故治以味甘微寒的人参,以人参升清之力佐制吴茱萸,并与味甘性平的大枣,补益阳明中气。“得汤反剧者,属上焦也”,康平本为小字注解,注家对此争议颇多。其实简单,“食谷欲呕”也有寒热之分,不全是阳明中寒证。如果吴茱萸汤下咽,呕吐反而严重了,说明不是胃中虚寒,而是上焦胸膈郁热,需要参考脉证辨证处方。桂林古本伤寒论给出结果,“小半夏汤主之”。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篇》:“呕吐,谷不得下者,小半夏汤主之”,这是一张很神奇的处方,虚寒呕吐可以加理中汤或吴茱萸,胃火上逆可以加枳实、大*,寒热错杂可以加*芩*连泻心汤,非常好用。从“得汤反剧”可以反证本条是阳明中寒证,现在有些人学伤寒学的很僵硬,把吴茱萸汤视为厥阴病专方,不合仲师之意。除阳明篇的本条外,吴茱萸汤还见于少阴篇条:“少阴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,厥阴篇条: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。阳明病是因为胃中寒,所以“食谷欲呕”,吃完饭之后欲呕。少阴本热而标阴,标本异气,故从本则热化,从标则寒化,寒化则表现为手足逆冷的四逆证,而非手足厥冷,还表现为上吐下泄的“吐利”。厥阴病有厥热胜复的特点,如果阳复不及,阴寒内盛,就会出现“干呕,吐涎沫”,吐出来的东西不是胃内容物,而是涎沫,清水。第条太阳病,寸缓关浮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,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无所苦也。渴欲饮水,少少与之,但以法救之。渴者,宜五苓散。课前思考:1.寸缓关浮尺弱为了说明什么?2.发热汗出,复恶寒的心下痞如何治之?3.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无所苦也。以何方治之?一得斋主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